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阳城县坚持“举龙头、提品质、创品牌、强融合、重营销”,以“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为发力点,不断丰富“悠然阳城”内涵,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样板。
守住“基本盘”,打开“新”思路。大力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以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集聚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坚持高水平策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对县域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搭建全域旅游框架,即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A以上景区,在全国率先实现A级景区全覆盖;新创一个4A级景区;新建一个国家级度假区;再建一个省级度假区;建设一批康养特色村和一批精品民宿。同时,在以皇城相府为首的古堡旅游圈基础上,培育“县城圈”“山水圈”“红色圈”,形成人文与绿色、红色旅游的完美融合。全力推动濩泽古城建设,让这座全国唯一的“城墙上的城市”,成为展示阳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老城、新城交相呼应,营造古今对话氛围,增强县城吸引力,助力形成县城消费集群。加大析城山开发力度,继续办好“析城山(昆仑丘)文化年会”,推出一批高品质的商汤文化学术研究成果,扩大析城山(昆仑丘)远古文化的影响力,将析城山打造成继皇城相府之后,阳城旅游的又一张金名片。推进红色旅游资源整合,阳城县文旅集团将统一打造、统一运营,与现有资源相结合,形成绿色、红色旅游发展链条,充实旅游大版块。
把好“服务关”,扩大“带”功能。按照全域旅游布局,充分发挥“一旅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以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建设全要素旅游服务体系,在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文旅新贡献。提升“吃”的品质,建设一批体验型特色餐饮街区,全面提升餐饮质量;依托区域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开发药膳产品,发展健康产业,打造“阳城味道”金招牌。提升“住”的档次,打造一批快捷酒店和精品民宿,加大品牌连锁酒店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星级酒店创建。提升“行”的顺达,加快沁河古堡旅游带、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旅游带公路建设,实施道路景观化工程,配套建设公路驿站、观景台、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完善直达景区公交线路,形成景区内部小环线、景区之间连接线、县域旅游大环线的旅游交通格局,全力构建慢游体系。提升“游”的便捷,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文旅场所5G全覆盖,建设文旅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分析研判游客动态、增长趋势等,不断提升景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购”的舒心,加大山茱萸、野生五味子、连翘等品牌推广,开发推出一批铁艺、布艺、剪纸等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阳城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娱”的体验,加快推进“一景区一演艺”、析城山暗夜星空保护地、古天文台、太行骑栖营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郭峪古城景阳街、皇城相府明清商业文化街旅游休闲街区夜游业态;研磨提升《砥洎风华》《再回相府》的艺术境界,让“夜经济”多业态、多层次全面发展。
坚持“旅游+”,彰显“融”效应。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实现“以文化景、以文化人”。从供需两端发力,适时推出研学旅游、红色旅游、非遗旅游、康养旅游等,在人、环境、文化间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找准产业结合点,坚持“中华远古文化+旅游”大方向,做足“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数字+旅游”“水利+旅游”“体育+旅游”大文章;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沟通,积极申报“中国神话故事之乡”。着眼大众消费,重点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已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着眼推广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和婚庆旅游等个性小众新业态,促使文旅融合产业产品增人气、增流量、增效益。营造文化消费氛围,将各种特色美食、非遗项目、艺术展、小型表演等融入商场、超市、综合体中,形成新的消费场景;强化各类博物馆、图书馆、记忆馆、展厅等的文化创意和高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模式,让文物、图书、展品活起来、动起来,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让“悠然阳城”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