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大黄梨久负盛名,2015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立足“黄梨之乡”优势,高平市打造“铁炉黄梨”精品片区,让黄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梨”。张磊摄
古香古色的步行街人来人往,碧波荡漾的泫水湖游船穿梭,恢宏气派的棋盘院人头攒动……4月6日,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里,游客络绎不绝。“你看我们村多漂亮、多热闹。客人越来越多,我这小店都快坐不下了。”“牛牛大盘鸡”老板、村民牛革命说着,笑弯了眼睛。
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现在是热门的“3A级”景区、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这里,正上演着一场华丽的振兴蝶变。
2020年,处在高平市“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与“丹河生态廊道”交会处的釜山村,被列为“釜山精品康养片区”的核心区。在高平市农投集团的投资推动下,该村深入挖掘“绿水青山、红色工业、古建筑群”等特色资源,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迈出了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全面振兴的新步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0万元到667万元的历史性突破。同时,更带动了周边的贾村、回沟、高良、李家河、芦家峪五村连片开发、组团发展,形成了以“丹水之源慢享釜山”为主题的“一湖六村”发展格局。
吃生态饭,打康养牌,走共富路。按照“一带牵引、十片抱团、百村示范、全域抓创建”的发展思路,高平市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打造了釜山康养、神农文旅、珐华非遗和铁炉黄梨四大精品片区,并将其作为样板,通过产业连片培育、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资源连片开发、组织连片共建,又在全市拓展建设了十大片区,分别明确产业定位,形成了连片抱团的发展布局。与此同时,构建起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带动、百姓创业就业的多元主体投入格局,积极探索支部领办、国企运营、村村联建、强村公司、物业经营、一矿一村“六种路径”,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四位一体”的产业运营和利益联结机制,将人流、消费等资源要素向乡村引流,真正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2023年,高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421元,增长8.5%。全市304个行政村中,239个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160个超过100万元。(记者王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