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晋城市把加快建设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列入未来5年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被联合国老龄所认证为“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晋城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深入推动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蹚出了一条“以文旅康养促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好资源 因势利导
晋城位于太行山南麓、沁河谷台地,气候温润、生态良好,物产丰饶、文脉绵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太行精神的孕育地之一。这里地处负氧离子富集层,旅游舒适期长;森林覆盖率40.3%,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这里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数量和密度均居山西省前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宋金古建筑占全国的31%、全省的46%,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道路交通四通八达,正在推进太行山机场建设,郑太高铁已通车,晋城到郑州、焦作、济源、长治、临汾5条城际公交线路相继开通,市域“一元公交”实现全覆盖,城际、城市、城乡、镇村、旅游五级公交体系成为山西公交一体化发展典范。
良好的资源禀赋促进了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繁荣发展。2021年,晋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群众文化设施建筑人均拥有面积双双排在山西省前列,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市县两级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截至今年7月,阳城、泽州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沁水、陵川、高平通过省级验收。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154公里旅游公路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了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皇城相府作为龙头景区,带动阳城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GDP贡献率超12%。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基本完成,正在积极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大批康养特色村(院)投入运营,成为网红打卡地。2020年起,晋城市连续承办两届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成为大会永久会址,累计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1800多家知名企业在多个领域的表现实现预期,叫响了“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促进了晋城“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建设。
重实效 水到渠成
厚植文化滋养,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大众健康。近年来,晋城市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为要素支撑,加快构建文旅康养产业“一核示范带动、两带特色鲜明、两环串珠成链、十片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你们来百樱园算是来对了。以前这个地方除了树就是草,看上去绿哇哇一片。现在多好,哪都是花儿。”白马寺山下小张村村民侯晓华说。百樱园位于晋城市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核心区域,现已是冀豫晋地区樱花规模大、品种多的赏樱胜地,并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随着晋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快速推进,晋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1.8平方千米拓展到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并提升
城市公园14个、各类游园25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实现了广场、社区、节庆“三个全覆盖”,中原街、太岳街两条生态廊道基本成形,山西省中医院晋城分院落成运营,晋城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在即,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丹河新城“新城初成”。中心城市依托文化集中、旅游集散、健康体检等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基础,已经成为晋城全域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其核心示范作用日渐凸显。
“以前我们以种地为生,山里的连翘种植也能增加一些收入,不过靠不住。‘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了以后,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乡创业,个人和集体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好。‘太行一号’对我们来说,就是致富路、幸福路。”陵川县浙水村一名村干部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是晋城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的重要区域,是晋城乡村振兴的“主动脉”“高速路”。截至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多元产业完成布局,串联起以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为龙头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四大旅游景区、20个旅游景点,带动了集体、村民普遍增收。其中,建成森林康养、医养康养、生态康养、休闲民宿、运动康养、美食休闲、产村融合等各种主题的文旅康养产业示范片区30余个。
近年来,晋城市充分发挥丹沁两河文化遗存密集、文化活动集中的优势,以研学康养为主,建成了沁河、丹河两个文旅康养带。以城郊休闲为主,全面推动环城生态绿化品质提升;以旅居度假为主,加快建设“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成了城市绿廓、“太行一号”环线两个文旅康养环;以4A级以上大景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核心,重点建设了太行古堡片区、栖龙湾—聚寿山—太行陉片区、珏山片区、大阳古镇片区、黄围山—凤凰谷—丈河片区、王莽岭—棋子山片区、炎帝陵—长平片区、张峰水库片区、历山—太行洪谷片区、蟒河—析城山片区10个高等级、复合型、特色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基本涵盖了森林康养、山水度假、文化康养、运动休闲、乡村田园、康体疗养、健康药膳、养老服务等在内的全类型康养产品。
如今的晋城,城乡环境日新月异。“两高、两口、两站、两路、两街、两山、两区一县”等环城生态绿化品质提升基本完成。通过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12条河流黑臭水体全面消除,6条完成综合治理。两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改污、改厕、改水”同步实施,268个重点村102个完成治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243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春日高平”乡村赏花之旅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的晋城,文化遗产重焕生机。青莲寺、玉皇庙、二郎庙、姬氏民居列入山西省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名单。建成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非遗展馆4个、乡村文化记忆展馆70个、各级各类博物馆3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非遗演艺《千年铁魂》获评“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旅游演艺”,水上实景剧《古堡!古堡!》获评“中国国家旅游优质旅游节目”。连续举办七届“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系列活动,炎帝陵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
如今的晋城,文旅康养产业风头正劲。举办全国性康养大会不仅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晋城乃至山西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规模初具,重点建设了康养会展中心、森林木屋、瑜园高端公寓、中医康养医院、康养社区、慢行系统、房车营地、户外游乐场等。陵川县坚持“六养融合”,全力打造全国康养产业样板县。洞头五村建成“红色文化+绿色康养”多业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大阳古镇“太行人家”康养民宿成为山西省康养度假、休闲度假、亲子研学的重要目的地。沟北“寻梦小镇”投入后,成为晋城文旅康养项目品质化典范。横河动感(骑栖)小镇产业全,是受欢迎的山地骑行小镇。喜镇苏庄已经成为传统婚礼的体验基地和婚庆摄影的外景基地。天马山庄获山西省首届最美太行人家“最佳宜居民宿奖”。南阳村建成了集红色教育、国防教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旅综合体。杏则村依托“龙隐山居文旅徒步小镇”,从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变成了如今的知名“网红村”。
得始终 初心不改
“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我们守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丈河村73岁的蜂农李有虎高兴地说。近两年,丈河村聚焦“中国车谷”品牌定位,建成大中小三环兼具的太行山赛道,成为自行车、摩托车骑行者喜爱的网红“骑行路线”。
围绕事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事业。晋城市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宗旨,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动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实施,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山西省综合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山西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市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山西晋城古建古堡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晋城古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快建设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城市品牌,蹚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晋城路径。
2022年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在即。本届大会,将首次发布《中国城市康养产业发展评价》,分析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背景,梳理发展现状,介绍国际经验,提出发展对策;共同发起成立文旅康养城市联盟,举办圆桌会议,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合作平台,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共同体,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城际合作、多域联动和高质量发展。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
责任编辑:李宝婷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晋城旅游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旅游网发布,版权归晋城旅游网所有,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旅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本网注明“推荐”字样的内容,仅为会员单位的公益品牌推荐,不做营销推广,请用户自行甄别,有疑问请联系删除。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旅游网咨询电话:0356-26015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