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晋城旅游网官方网站
2024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系列活动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广告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动态新闻
山西省委民盟副主委梁丽萍:深化文旅融合 建设文旅强省
发布时间:2020/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

  2019年,山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文化旅游业作为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彰显,向文化旅游强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山西目前文旅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旅游经济增速较快,但文化附加值不高;旅游发展活力增强,但文旅产业份额不足;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初步形成,但山西地域文化彰显力还不充分。为此,山西省委民盟副主委、晋城市副市长、省政协常委委员梁丽萍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深耕地域文化,进一步解决好文旅相融“融什么”的问题。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如很多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中包含着旅游因子;而人们的每一次旅游活动,也是一次文化熏陶和文化活动。但文化与旅游也相对独立。文旅融合是两种资源的重组,而文化是支撑、是灵魂。文旅融合首先要做好文化资源的盘点、提炼、包装和展示。
  我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远古神话,先秦至明清乃至近代,文化传承脉络清晰;黄河大陆型地理环境、农耕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及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冲突、交互交融,我省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有晋北民族交融和宗教古建文化圈、晋中晋商民俗文化圈和晋南华夏根祖文化圈,同时还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我省文化资源可谓脉络清晰、形态完备、类型多元。
但从文旅融合发展的层面看,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梳理能充分代表我省文化特质、对市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并形成一以贯之的文化符号。现阶段,旅游业已从购买“商品”向购买“体验”强势转型,表明人们更加重视通过旅游获得新的信息与文化体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建设“千城一面”、“千村一貌”是制约“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辨识度与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迫切需要能够体现山西文化内涵和人文精髓的特色文化品牌,去充分激发山西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感召力,从整体上带动旅游业提质增效。
  建议文化和旅游部门适时启动“山西文化解码工程”,系统研究我省的历史文脉,梳理文化类型,选择文化符号,并协调整合代表性文化符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彰显文化山西的独特意蕴与趣味,为文旅融合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化支撑。
  二、推动资源转化,进一步解决好文旅相融“怎么融”的问题。
  文旅融合,既应当重视文化的思考,更需要提升旅游的体验。文旅融合的关键是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三点上下功夫。
  首先要在规划先行上下功夫。要高标准制定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明确资源支撑体系,确立文旅融合的空间布局,形成11个地市主题鲜明、区域协同又错位发展的文旅融合格局。
  其次要在项目引领上下功夫。楼阳生书记反复强调“项目为王”。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文旅融合应坚持虚实结合,一方面要提炼文化价值和文化符号,明确目标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化、载体化推进。文旅项目的谋划要着眼补齐我省文旅融合发展短板,突出项目的规模性和枢纽性。一要全力建龙头,即要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资源聚焦,力量集中;二要同步建景区,按照建点、联线、扩面的思路,统筹推进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支撑点;三要全域抓配套,按照景区、配套、服务三位一体路径,提升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可容纳性。
  再次要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产业融合是文旅融合的重心,只有实现资源的产品化开发,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力,不断培育和创造新业态,不断构建包括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多产互融的多元文旅融合产品体系,才能使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
责任编辑:李宝婷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晋城旅游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晋城旅游网发布,版权归晋城旅游网所有,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晋城旅游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本网注明“推荐”字样的内容,仅为会员单位的公益品牌推荐,不做营销推广,请用户自行甄别,有疑问请联系删除。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晋城旅游网咨询电话:0356-2601555
相关文章
投诉举报
热点新闻
24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